根據遺傳的特徵,全世界分三大人種,蒙古人種、尼格羅人種、歐羅巴人種;

從膚色特徵分四大人種,黃色人種、黑色人種、白色人種和棕色人種。

黃種人來自火星,東亞人種,又稱蒙古利亞人 (Mongoloid)或者亞美人種,膚色黃、頭發直、臉扁平、鼻扁、鼻孔寬大。他們的主要體質特征是膚色黃;頭發粗而直,色黑;眼色黑或深褐;面部寬闊,顴骨平扁而突出; 鼻梁低; 眼有內眥褶,外角稍上斜, 成所謂“丹鳳眼”;胡須及體毛最為稀少。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的大部分地區和美洲。


白種人來自金星,高加索人(Caucasoid)或稱歐亞人種,膚色較白或是淺褐色,顴骨較高,鼻梁高而窄,胡子和體毛發達,頭發常呈波形。眼睛及頭發顏色不屬于白色人種特征,閃人及高加索人皆黑色頭發及深褐色的眼睛,而淺色的眼睛及頭發顏色屬于隱性基因,雅利安人擁有淺色的眼睛及頭發顏色,南歐及伊朗人多與閃人混血,所以今天這兩地之白人多屬黑色頭發及深褐色的眼睛。主要分布于 歐洲、西亞、北亞、北非等地。16世紀以後隨歐洲殖民擴張擴散到美洲、大洋洲和其它地區。目前主要的發達國家為西歐和美國


黑種人來自木星,非洲人種,又稱為尼格羅人種(Negroid),皮膚黑、嘴唇厚、鼻子寬、頭發卷曲。他們的主要體質特征是膚色黝黑;頭發黑而卷曲;眼色黑;鼻寬而扁,唇特厚而外翻;胡須及體毛較少。主要 分布于非洲的大部分地區。


棕種人來自土星,大洋洲人種,又稱為澳大利亞人種。皮膚棕色或朱古力色,頭發棕黑色而卷曲,鼻極寬而高度中等,口鼻部前突;胡須及體毛發達。棕種人主要分布于大洋洲、紐西蘭及南太平洋島嶼。


人種之間的差別僅僅是某種或某些基因的頻率不同。例如,

決定血型的IA等位基因在歐洲白種人中 頻率比較高,
IB等位基因在亞洲黃種人中頻率比較高。
Ii等 位基因在南美印第安人中比較高。
但它們都有 Ii、IA、IB3種等位基因。
由于各種中間類型的存在,各種族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界限。

例如,衣索比亞人和南印度人的特征介于白種人和黑種人之間,
南西伯利亞人和烏拉爾人的特征介于白種人和黃種人之間,
千島人則具有白種、黃種、黑種3個主要人種的特征。

種族在遺傳上是“開放”的,不同種族之間可以通婚,都能產生生命力強的後裔。

黑色素多的皮膚顯黑色,中等的顯黃色,很少的顯淺色。
生活在橫跨赤道的非洲的黑種人和西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棕種人 具有深色的皮膚,可使皮膚不至因過多的紫外線照射而受損害。紫外線可以刺激維生素D的產生,因而,深色的皮膚可以防止產生過多的維生素D,而導致維生素D 中毒。
生活在熱帶森林的人,鼻孔一般是寬闊的。這裏的氣候溫暖濕潤,鼻子的溫暖濕潤空氣的功能不很重要。


白種人原先生活在北歐,那裏陽光不像赤道附近那麽強烈,陽光中的紫外線不會危害身體,而且能刺激必要的維生素D的形成,因而北歐白人皮膚裏的 色素極少。

生活在高緯度的白人有較長而突的鼻子, 可以幫助暖化和濕潤進入肺部的空氣。

黃種人的眼褶可能與亞洲中部風沙地帶的氣候有關;扁平的臉型和半滿的脂肪層能夠保護臉部不受凍傷。


綠種人:



在非洲發現的綠色人種,全身的顏色像草一樣翠綠,就連血液也是綠色的。據考察,這個人種只有3000多人,至今還過著穴居生活。他們中流傳最廣的是希爾瓦種族。他們的皮膚都是綠色,血液也是綠色的,故有人又稱為「綠種人」。

藍種人:

在撒哈拉沙漠,發現了人數很少的藍種人,因其避開和其他人接觸,至今還沒查清他們的生活習性和人口數。美國的運動生理專家韋西在智利的奧坎基爾查峰海拔6000多米的高處,也發現了渾身皮膚發著藍色光的人種。在如此高的山上,空氣十分稀薄,含氧量很少,一般人很難在此地健步如飛,而且不能停留很久,但那些奇特的藍血人,卻像機靈的猴子一樣,行動特別敏捷,令人驚嘆不已。

 

在非洲,多年前,一支考察隊來到了非洲西北部的一個與世隔絕的山區。一天考察隊正在山中考察,忽然,看見樹叢中晃動著幾個膚色奇特的人。考察隊員們先是一驚,繼而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想探個究竟。
隊員們悄悄地繞過去,在相距不遠的地方,透過茂密樹葉的間隙,看見有幾個人像原始人一樣用獸皮、樹葉遮體,那些人的皮膚,竟是淡藍色的。當那些奇特的人發現附近有陌生人後,拔腿就跑,很快消失在茂密的叢林之中。

考察隊員們進一步調查這個人種,最後發現這些藍色皮膚的人,竟是一個龐大的家族。他們居住在洞穴之中,過著狩獵與穴居的原始生活。他們不但膚色是藍的,而且連血液也是藍色的。


一種說法是,皮膚的顏色和血液的成分關係密切。血液是由血細胞和血漿兩部分組成。血漿的主要成分是水和多種化學物質,血細胞形態不同,數量很多,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之類的。白細胞和血小板是無色的,而紅細胞中含有一種叫血紅蛋白的紅色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紅色。而藍種人的血液中有一種「超高血型蛋白」,卻缺乏一種控制這種蛋白增長的酶,所以他們的血液呈藍色,致使皮膚也呈藍色。

 
一些科學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在血細胞內,血紅蛋白負責輸送氧氣。當氧氣充足時,血紅蛋白會呈現紅色,所以正常人的血液皆為紅色;當缺乏氧氣時,血紅蛋白就會變成藍色。藍種人全身藍色,可能就是高山缺氧所致。


有一點是肯定的,科學家認為藍種人是由於血液中某些化學成分發生了變化,而使血液呈現藍色。如果將,某些生物方法應用於臨床,改變血液的某些成分,其膚色就會由藍色變為淡紅色,恢復成正常狀態。科學家經過潛心研究之後,如今已發現了治療和改變藍種人膚色的方法,用一種叫「亞甲基藍」的藥物注射給藍種人,刺激其體內,血液就會發生變化,由藍色逐漸變為淺紅色。不過,生活在高山上已習慣了在缺氧情況下生存的藍種人是否願意改變自己,承認自己是一種病態,恐怕還是一個未知數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玲瑄小姐 Lyns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