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審美偏見
中國女生接收到周邊日本、韓國、泰國的審美觀念影響深遠,節食,肌膚白皙,細手臂,扁平臀,竹筷腿,覺得以瘦弱爲美,其實單薄的體格沒有肌肉線條並不健康,我們會欣賞歐美女生有鍛鍊的曲線,可爲何就是不普及,女生是不是覺得不運動,少吃東西,就能瘦?那爲什麼還要去鍛鍊?
培養運動環境跟良好生活習慣
其實那樣的瘦,是骨感,是單薄,顯得看起來虛弱、沒飯吃,歐美的外國人可能還會覺得有點像是生病。
『見過的世面少沒關係,但爲什麼要忽視不談 』
全世界各式各樣的女人,但世界上女人很多種,都是用媒體上的女人作為模版嗎?
是誰說看起來不像女生的就不是女生
那麼爲什麼那些在路上行走看起來也不像女生的人,到底為什麼也都可以被當成女生。
明明現實生活中有那麼不像女生的女生存在,所以爲什麼非要去符合主流媒體上的女生形象呢。
高大,壯碩,黝黑,年長,短髮
素顏,陽剛,寬肩,腿壯,不孕
沒胸,責任,嗓音,五官,食量…
都不是絕對因素
更年期後的女生不孕了,就不是女生嗎
還是說有其他因素呢
練舉重的女生就不是女生嗎?
你說因為長髮
我說那些短髮的人,
為什麼也能被當女生?
你說因為有胸
我說那些沒胸的人,為什麼還能被當女生?
你說因為化妝
我說那些素顏的人,為什麼也能被當女生?
你說因為膚白
我說那些黝黑的人,為什麼也能被當女生?
你說身形小
我說那些高大的人,為什麼也能被當女生?
你說肩窄
我說那些肩寬的人,為什麼也能被當女生?
你說嗓音高
我說那些嗓音低的人,為什麼也能被當成女生?
你說腿瘦
我說那些腿壯的人,
為什麼也能被當成女生?
你說沒肌肉
我說那些在練肌肉的人
為什麼也能被當成女生?
你說屁股翹
我說那些屁股扁的人
為什麼也能被當成女生?
你說有腰身
我說那些沒腰身的人
為什麼也能被當成女生?
你說食量小
我說那些食量大的人
爲什麼也能被當成女生?
你說懷孕
我說那些不孕的人,為什麼也能被當成女生?
你說家庭責任
我說那些有事業心的人,為什麼也能被當女生?
你說女生不會喜歡那些多元性別的人
為什麼那些人也能被女生喜歡?
你說多元性別的人不會結婚
為什麼那些人也能結婚?
你說多元性別的人不會有小孩
為什麼那些人也能有小孩?
你說多元性別的人工作職場不順
為什麼那些人也能順利升職受重用?
你說多元性別的人出社會沒出息
為什麼那些人也能開公司上市?
你說性器官是女性
我說那些性器官像男性的人
為什麼也能被當成女生?
說什麼想當女人先喀嚓.(請不要說那種不負責任的話)
明明就有女人去加裝人工陰莖了,為什麼也能被當成女人?更何況原本就是女人,還要喀嚓掉什麼,喀嚓掉人造陰莖嗎?
況且這是有透視眼嗎?
就算盡可能的符合女生的一切條件,包括荷爾蒙、嗓音、化妝、整形、性別手術,有些人仍然可以在雞蛋裡挑骨頭,然而社會對女生卻異常的寬容,為什麼要活的那麼辛苦,被那麼多偏見用放大鏡追逐,哪怕只有一絲絲殘影都要開槍,用先入為主的印象去發現什麼蛛絲馬跡就沾沾自喜。
到底還要挑剔到什麼時候,與其即興創作出來輕描淡寫地說出類似輕蔑的話,像個旁觀者,說完之後便拍拍屁股就走。難道要為了一個旁觀者的看法,耗盡全力與生命,甚至摘除肉體器官也無法填補,那無窮無盡的偏見。
喜歡你的人就喜歡你,不喜歡你的怎麼手術,怎麼整形都沒用。
實際上,能用自己期待的性別方式生活,克服性別不安,解除性別不一致狀態,性別不再感到不安,就是接納與自己達成和解。
不是社會大眾的眼光要求你要像誰,就要去像誰,要像什麼樣的人,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知道很多人沒有孩子會造成婉惜,既然有可能後悔,那為什麼換證又要手術呢,難道不能讓手術成為可選項目嗎,為什麼一定要是必選項目
雖然有幸在這個時代看到多元性別婚姻合法的里程碑,但在我有二元性別認知的困惑時,也足足等了十五年,我覺得我能彈性選擇我的樣子,那也是我自己願意的,就算我什麼都不用去符合什麼性別印象值,我仍然也是女生。
結論
到底是什麼才稱為女生/男生
整形外科在塑造性別器官上發展
現代家庭責任工作權責模糊替代分工
社會角色流動的性別代稱
用有限的觀察做出的兩個名詞
我認為只要是
內心自我認同性別
與長久使用所偏好的性別,呈現在生活日常中,就算是女生/男生
即可按照實際生活狀況合法更改性別
(比如:英國所採用的性別認定標準)
我喜歡這樣的解釋
Transgender 跨性別者,雖然心裏性別跟生理性別不同,不一定會有性別認同障礙(更正爲性別不安)。如果能在小學時期的學校與家庭教育中老師與家長帶領學生一同培養多元性別認知,他們就不容易在心理上有性別不安的情況,也就不會輕易受社會眼光去選擇摘除器官功能的手術,這樣能保有健全的生育能力,他們可以很自然的自由自在穿上漂亮的裙子,完成一個女孩子的夢想。也可以毫不猶豫地愛一個人,不在去追逐去符合誰的樣子,不再在意別人的眼光。跨性別不是少數,有數百萬跨性別者,順利成家立業生活在我們的社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