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蔣介石如何讓日本戰犯幫其打內戰

 

核心提示:當時,國民黨軍隊從上到下,十分畏懼與林彪、羅榮桓統領的東北野戰軍作戰。東北戰事失利,蔣介石曾慪得連吐幾天血。東北野戰軍突然入關作戰,蔣介石十分緊張,非常害怕傅作義集團又遭林彪部隊殲滅。

 

蔣介石正在苦思、擔憂之際,19481212日,國民黨政府駐日大使館參事宋越倫給蔣介石來電,說日本“友人”山田純三郎和原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對國民黨軍隊近期接連在“剿共”作戰失利十分擔憂。爲使中國政權不落入共產黨之手,他們願意在回日的老軍人中組建一個“反共軍人協會”,全力幫助國民黨“剿共”戰爭,扭轉不利戰局,以“報答”蔣介石及其政府過去對他們未予懲處的“恩德”。

 

蔣介石的侍衛長俞濟時、兒子蔣經國看到此電後,感到山田純三郎、岡村寧次的建議甚好,向蔣介石進言,說應同意他們來華幫助指揮剿共戰爭。

 

日本向蔣介石遞“橄欖枝”

 

遼瀋戰役結束後,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抓住時機,適時發動平津戰役,將盤踞在華北地區的蔣軍傅作義集團六十萬人迅即予以殲滅。19481123日,東北野戰軍主力部隊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分別從錦州、營口、瀋陽等地向平、津、塘地區挺進,對華北之敵突然實施戰略包圍。

 

當時,國民黨軍隊從上到下,十分畏懼與林彪、羅榮桓統領的東北野戰軍作戰。東北戰事失利,蔣介石曾慪得連吐幾天血。東北野戰軍突然入關作戰,蔣介石十分緊張,非常害怕傅作義集團又遭林彪部隊殲滅。

 

蔣介石正在苦思、擔憂之際,19481212日,國民黨政府駐日大使館參事宋越倫給蔣介石來電,說日本“友人”山田純三郎和原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對國民黨軍隊近期接連在“剿共”作戰失利十分擔憂。爲使中國政權不落入共產黨之手,他們願意在回日的老軍人中組建一個“反共軍人協會”,全力幫助國民黨“剿共”戰爭,扭轉不利戰局,以“報答”蔣介石及其政府過去對他們未予懲處的“恩德”。

 

蔣介石的侍衛長俞濟時、兒子蔣經國看到此電後,感到山田純三郎、岡村寧次的建議甚好,向蔣介石進言,說應同意他們來華幫助指揮剿共戰爭。

 

蔣介石考慮岡村寧次系侵華日軍總司令,在中國名聲甚臭,如果由他們組建一批人來華指揮作戰,國民黨軍人心裏恐難以接受,共產黨知道了也會大做文章。故未同意,只叫機要祕書周宏濤給宋越倫回一封信,對山田純三郎、岡村寧次等深表謝意,又稱鑑於國內局勢,此舉需等到國共戰爭明朗化之後,纔可考慮。

 

這樣,山田純三郎、岡村寧次第一次要求派人來華幫助蔣介石打內戰的願望,因國民黨高層有顧慮而未能實現。

 

蔣介石派人赴日請戰犯助戰

 

19481222日,華北傅作義集團盤踞在新保安的三十五軍被殲;24日,被圍在張家口的第十一兵團所屬第一○五、一○四、一○一軍各一個師和兩個騎兵旅被殲;23日,張家口地區的第十一兵團的五萬餘人被全殲。已成驚弓之鳥的華北蔣軍被迫龜縮在北平、塘沽、天津幾個據點。

 

蔣介石想起了宋越倫的來電,覺得要在平津地區戰勝林彪指揮的人民解放軍,只有請日本人來指揮,原日軍華北派遣軍司令官根本博中將是最合適的人選。

 

1225日,他叫機要祕書周宏濤給國民黨政府駐日軍事代表團去電,請他們與國民黨保密局派駐日本的特務頭子蔡孟堅取得聯繫,立即將根本博請到中國來。此事不能以政府的名義,也不能讓麥克阿瑟的駐日盟軍總部知道,最好以“華北剿匪總司令部”邀請爲宜,而且要高度保密。

 

與此同時,蔣介石還電令“華北剿匪總司令部”,趕快派一參謀赴日本,請根本博到華北來幫助指揮作戰。“華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傅作義、參謀長李世傑根據蔣介石的電令,特派一臺灣籍的李姓參謀和一名日文翻譯匆匆趕往日本。

 

國民黨駐日軍事代表團接到蔣介石的電令後,派武官曹士澄與李姓參謀一同去找蔡孟堅。蔡孟堅、曹士澄和李姓參謀經過一番密謀,決定帶着蔣介石的密信和李世傑的邀請函先去找岡村寧次諮詢。岡村寧次看了信函,認爲國民黨政府早就應這樣做,並答應立即與根本博聯繫。岡村寧次還告訴李姓參謀和曹士澄,根本博從中國回到日本後,一直賦閒在家,無事可做,但對國民黨政府未將他作戰犯處理,一直心存感激,中國此時邀請他去幫助指揮平津地區的作戰,估計他會去的。

 

戰犯根本博一行祕密來華

 

根據岡村寧次提供的地址,李姓參謀和曹士澄很快找到了根本博的家。

 

根本博,189166日出生在日本福島縣,1911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二十三期,幾年之後又進入陸軍大學第三十四期深造,1923年進入步兵二十七聯隊任中隊長,1932年到中國,任駐上海領事館武官,1936年又奉調回國重回軍隊,任步兵第二十七聯隊聯隊長,1938年升任少將,並出任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副參謀長,1940年升任華南方面軍參謀長,1941年晉升中將,1944年任第三軍司令官,同年轉任駐蒙軍司令官,1945年又調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兼駐蒙軍司令官。日本投降後,他在北京故宮太和殿的受降儀式上,代表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簽字投降。

 

根本博在侵華戰爭期間,無惡不作,血債累累。他極端仇視共產黨及其軍隊。日本宣佈投降後,他拒不放下武器,對蘇聯、蒙古紅軍在河北張家口地區大打出手,還以武力抗拒八路軍對其部隊受降。

 

據根本博在回憶錄中說,他早年曾來中國,1926年就與蔣介石相識。他的部隊投降後,蔣介石對他既往不咎,也未將他列爲戰犯,甚至對他甚爲厚愛。蔣在自己的書房接見他時,對他禮遇有加,其身邊的文武大將,如侍衛長商震上將、戰區司令官孫連仲上將都筆挺地站立,卻拉着他的手要他坐着談話。他在組織指揮撤離華北地區三十五萬部隊、四十五萬日僑的過程中,也得到蔣介石及其部下的大力協助。因此,他回到日本後,一直把蔣介石當大恩人,心裏對蔣一直存有報恩的念頭。

 

根本博看了李姓參謀遞上的邀請書,二話沒說,答應馬上到中國。李姓參謀和曹士澄還告訴根本博,邀請單位雖然是“華北剿匪總司令部”,實際是蔣介石指示的,蔣介石對根本博將軍的軍事才華十分欣賞,相信他到中國後,華北戰局一定會轉危爲安。

 

根本博告訴李姓參謀和曹士澄,他對華北地形很熟,也有與共產黨軍隊作戰的經驗,待到去中國實地瞭解了戰場情況後,就可給傅作義將軍提出一些謀略,使華北國軍走出困境。李姓參謀從根本博的談吐看,認爲他相當機敏,在軍事上確有一套。

 

根本博問什麼時候動身,李姓參謀和曹士澄說華北局勢危急,越快越好,行動路線及其途中的掩護,正在籌劃中。根本博說,根據華北戰場的情況,他還要帶幾個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軍官一道去。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就是根本博的老部下、原日軍華北派遣軍司令部的參謀吉川源三大佐。吉川畢業於陸軍大學第四十四期,根本博認爲他頗有軍事才華,又熟悉華北地區的情況,是難得的參謀人才。

 

 

 

蔣介石做了什麼,日本竟建了一座神社來感激他?

蔣介石叛變通敵日本,敗逃台灣割據勢力?  在日本,有一個神社是專門爲中國人建的,而且每年的春節,日本人都會祭拜這個中國人,他就是蔣介石,這座神社是中正神社。蔣介石究竟做了什麼?大家都知道,十四年的抗戰,在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這個勝利時刻,蔣介石卻大談以德報怨。而且他接下來還做了四件讓日本人感動事。

 

 

第一他反對對日本的分區佔領。當時日本作爲戰敗國,按照國際的慣例只要是跟日本作戰過的國家都是可以佔領日本領土的,可是蔣介石當時基本就是放棄了對日本的佔領權,就只派了一排的憲兵,他把所有的部隊都派到了內戰的戰場上。第二,他主動放棄了戰爭賠款。在十四年的抗戰期間,中國損失了太多太多,可是蔣介石只是爲了保證自己的地位,因此就放棄了對日本的戰爭賠款。

 

 

第三,蔣介石不但反對罷免天皇,竟然還力保侵華戰犯岡村寧次,蔣介石執意的判岡村寧次無罪,並且在受降典禮的典禮上,還允許他不用獻出軍刀。最後一個就是蔣介石在抗戰結束後,爲二百多萬的日本軍民配備了火車還有船舶把他們送回來日本,當時整個中國船運力的80%,原本遣返要用四十多年,而蔣介石卻只用了十個月就完成了。

 

 

日本人爲了感激蔣介石的大恩大德,因此,就在國內建了一座中正神社,還有一塊碑,以此來紀念蔣介石。

 

如果派駐軍去佔領日本,挾天皇以令軍隊完全撤軍是做得到的。 蔣介石寧可爲自己的政治利益去通敵,令人十分不恥
 

相形對比之下 2次世界大戰當中,日本投降之後,澳大利亞直言要求必須將日本天皇送上軍事法庭,並且日本要作出賠償!不過,在當時,米國接管了戰後的日本,拒絕了澳大利亞的這種要求!於是澳大利亞表面答應着釋放戰俘,而在背後直接幹掉了17萬被關在自己國家的日本士兵,以此來報復日本!

 

米國的用意是要控制日本作爲自己的受奴役制約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有個海外駐紮的軍事基地,現在日本人被米國人掌控的死死的。

 

不得不說澳大利亞做的真好,也不留禍根在本土。乾脆
======================
=====================

19458月起開始的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國共產黨方面稱為「解放戰爭」,也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則稱為「動員戡亂」或「抗共衛國勘亂戰爭」。

 

抗戰後局勢(1945年-1946年) 編輯

抗日戰爭結束後,因為國軍與共產黨部隊衝突加劇[22]19458月,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等飛赴重慶與國民政府談判。談判內容主要是投降日軍接收,共產黨部隊與國軍的合併,共產黨戰後的參政議政等問題。雙方於1010日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決定在年底召開政治協商會議。19461月,國共兩黨與民盟、中國青年黨、中國民主社會黨等代表召開政治協商會議,通過和平建國綱領等五個決議案,一致同意在和平建國綱領下,共同實現民主憲政[23][24]。但實際上雙方衝突未有結束。2月底,雖受反蘇運動等因素影響,國共雙方仍達成整軍協定,統一將國共軍隊整編為中國國防軍。協定劃定全國駐軍服務區,各軍隊集結在此統一整編;整編以12個月為一期,分期縮編部隊,直到完成全國60個師的目標。3月底,國共達成迄今最後一個正式協議——東北停戰協定,但對東北內戰無實際約束。

 

二戰結束後,由於蘇聯控制了中國滿洲(中國東北)及蒙疆(內蒙古)的部分地區,毛澤東欲接管滿洲,以便能更好地與蔣介石的中國國民黨繼續展開武裝鬥爭。而史達林則為了避免和美國支持的蔣介石國民黨政府衝突的進一步加劇,拒絕了毛澤東的要求,決定在中國推行「聯合政府」政策。儘管如此,蘇軍於1946年在撤離滿洲回國之前,依然為中共搶占滿洲的真空地帶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25]。例如蘇聯紅軍曾經把繳獲自日本關東軍的部分日本武器移交給中共將軍林彪的東北野戰軍[26]

 

全面內戰(1946年-19479月)國軍全面進攻 編輯

19463月至19473月,國共雙方邊打邊談,在東北、中原、華北等處展開爭奪。1946年一月停戰令之後,軍事衝突暫息數月;同年3月,蘇聯自東北撤軍,中國共產黨隨即迅速占領重要據點並阻止國軍北上,導致4月時東北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六月停戰令前後,山東和中原地區再度爆發衝突,中國共產黨將此視為全面內戰起始點。同年1115日,在共產黨與民盟的抵制下,國民黨與青年黨、民社黨等召開制憲國民大會,並於該年1225日通過《中華民國憲法》。與此同時,國民黨調集三路兵力,集結在陝甘寧邊區和延安周圍。國民黨為迎接制憲國大,下達了第四次停戰令,但對軍隊無實際約束力。1119日,周恩來所率的中共代表團結束了與國民党進行了一年多的和平談判,返回延安。

 

19471月初,國民黨應美國特使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要求,先後三次呼籲中共舉行圓桌會談,解決兩黨爭端。中共認為國民黨沒有誠意,中共南京代表陸定一回應,「廢除偽憲法(指中華民國憲法)和恢復1946131日軍事位置,是恢復和談的最低限度」[27]。國共談判破裂。129日,美國政府決定終止對軍事調處執行總部的關係,放棄國共調處工作,退出三人會議,迅速撤退了美方派駐軍調部的人員。次日,國民黨政府宣布解散三人小組及北平軍調部。23日,美國駐延安聯絡團人員撤離。6日,北平軍調處執行部美軍人員撤退。2月底,國民黨下令在南京、上海、重慶之中共留守處代表於35日前撤離首都衛戍司令部,淞滬重慶警備司令,分别致電函京滬渝中共代表,所有中共人員限期全部撤退[28],並關停重慶《新華日報》社。37日,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團返回延安。

 

1947315日,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南京開幕[29]:8312。蔣介石主持,出席中央委員146人,候補中央委員46人,列席各地黨部及三民主義青年團書記長68人;蔣致開幕詞,稱「中共全面叛亂……政治解決的途徑已經絕望……政府為捍衛國家統一,保障人民安全,當然不能坐視變亂而不加制止……我敢斷定,決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止我們建國工作的完成。」[29]:8312同時聲稱實行「民主」,「結束訓政」,「改組政府」[29]:8312317日,參謀總長陳誠向三中全會報告軍事,歷述一年來建軍、復員、整軍工作之情形及對中共之軍事情況,稱:「剿匪絕對自信,絕對有把握」,「剿匪應以軍事為中心」,「如果真正作戰,只需三個月即可擊破共軍主力……政府用兵之目的在於平定叛亂,非至共軍全部解除武裝不止。」[29]:8314324日,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閉幕,並發表宣言,宣稱中國國民黨之任務為:完成憲政準備,確立建國規模;消除統一障礙,鞏固國家基礎[29]:8320。至此,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徹底破裂。

 

19473月至9月,共產黨軍隊處於守勢,寧可喪失關內所有根據地,也要死守東北;國軍則向中共控制區進攻,攻占中共不少城市。由於解放軍採取運動戰打擊國軍,國軍屢受打擊,還要分兵把守占領城市,機動兵力日益不足。

 

1947年,中共軍隊拋棄國軍番號,陸續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簡稱解放軍)(國民黨方面則稱為「共軍」)。

 

戰局逆轉(19479月-19508月) 編輯

19479月至19489月,解放軍開始展開主動攻勢,在東北將國軍壓縮至幾個孤立城市,在中原地區則擁有優勢地位,對首都南京所在的華東地區形成壓迫,國共雙方的武力優勢逐漸反轉。1948年秋季,解放軍在東北、華東、華北三個方向發動戰略決戰,即遼瀋戰役、徐蚌會戰、平津戰役等三大戰役,並取得全部三場戰役的勝利。在三大戰役中,國軍總兵力損失150萬人以上,精銳兵團幾乎全軍覆沒,除西北外,長江以北的地區幾由共產黨所控制。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開始在北方動員十數萬名幹部南下,以此作為接管南方政權的主要力量。盡管戰局對中國共產黨有利,但是農村的南下幹部動員卻一度十分被動,甚至發生了幹部逃亡的現象,反而是城市的失業知識青年更積極地響應共產黨的南下動員[30]

 

前蘇聯克格勃將軍蘇多柏拉托夫在其1994年出版的個人回憶錄《特殊使命》一書中說,蘇聯在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遼瀋戰役、徐蚌會戰、平津戰役、渡江戰役這些戰略進攻行動期間特意引發「第一次柏林危機」,是史達林和毛澤東共同協商而做出的一個重大戰略計劃,他們想以此轉移美國對中國國共內戰的戰略注意力,將美國的援助重心牽制在歐洲,減少美國對敵視共產黨的蔣介石領導下的國民黨軍隊的援助力度。[31]

 

另一方面,國民黨政府在1947年國民大會代表選舉與1948年立法委員選舉後行憲,由國民大會選出蔣中正、李宗仁為首任總統、副總統,將國民政府改組為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並在該年9月實施金圓券等經濟改革措施,以企圖挽救民心。但金圓券在同年底即告失敗,造成中國國民黨統治區內急速地通貨膨脹,使經濟情勢更加混亂。

 

1949121日,面對軍事與經濟上的失利,蔣中正宣布引退,副總統李宗仁出任代總統。李宗仁接任後,有意與中國共產黨停戰。4月,國共雙方在北平舉行和平談判,但中國國民黨無法接受共產黨所提出幾近投降的國內和平協定,談判遂於420日宣告破裂。北平和談失敗後,解放軍隨即發動渡江戰役,攻下南京、上海等中部大城,並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拿下華中與華南大部分地區,國軍則不斷向東南沿海與西南撤退。926日,最後一個西北省份——新疆省倒戈。101日,中國共產黨在北平(後復名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則相繼撤退至廣州、重慶、成都等城市,最終於該年12月撤退至臺灣。

 

19504月西昌戰役,解放軍攻下西康省的西昌縣。19508月,解放軍奪取萬山群島。

 

海峽對峙(1950年-1979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玲瑄小姐 Lyns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