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92會談一開始是為了要解決華航問題,兩岸在背後主導民間成立的對話組織(海協會、海基會)在陳水扁2006/2/28終止國統綱領後此共識正式終止。

1986年5月3日下午3時10分,一架編號“B-198”的臺灣“中華航空公司”波音747貨機,在飛越原定降落的香港啓德機場後,突然偏離航線,朝北飛行,稍後降落在廣州白雲機場,機長王錫爵要求在中國定居,同行的另兩名機械師要求回臺,機上共有貨物22萬磅。事件發生當天,中國民航致電臺灣“華航”,請其盡迅派人到北京商談有關飛機、貨物和機組其他成員的處理問題。

============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三日海協會接獲海基會來函,立刻由海協會孫亞夫副祕書長電話告知海基會陳榮傑祕書長「我會充分尊重並接受貴會的建議」。

===========
1992年11月16日,此92共識即是海協會(中共)通知海基會(臺灣)口頭表述要點細項: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對於公證書使用(或其他商談事務),應加以妥善解決。

==================

1992年十二月三日,海基會去函海協會,直接表達兩岸對「一個中國」的認知各有不同,同時說明有關辜汪會談的問題。為使讀者對雙方的立場有充分而公正的瞭解,轉載去函全文是必要的: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

關於「兩岸文書查證」商談等事,十一月十六日及三十日大函均悉。

鑒於「兩岸文書查證」及「兩岸間接掛號信函查詢與補償」是兩岸中國人間的事務,問題懸宕多時,不但影響兩岸人民權益,且使人民對於交流產生疑慮,誠屬遺憾。頃接貴會上述二函,顯示「願以積極的態度,簽署協議」、「使問題獲得完全解決」,對此,我方表示歡迎。

我方始終認為:兩岸事務性之商談,應與政治性之議題無關,且兩岸對「一個中國」之涵義,認知顯有不同。我方為謀求問題之解決,爰為議以口頭各自說明。至於口頭說明之具體內容,我方已於十一月三日發布之新聞稿中明白表示,將根據「國家統一綱領」及國家統一委員會本年八月一日對於「一個中國」涵義所作決議加以表達。我方此項立場及說明亦迭次闡明,香港地區、大陸地區及臺灣地區之媒體,對於雙方立場及說明,先後已有充分的報導。

目前當務之急應在於解決事務性實質問題,我方已依在香港商談所得初步共識,並充分考慮  貴方之意見,整理協議草案,在香港面交  貴方商談代表,  貴會對於「兩岸文書查證」及「兩岸間接掛號信函查詢與補償」二草案若仍有「遺留的分歧」,請速函告以利我方研究。

有關辜董事長與汪會長在新加坡之會談,我方至為重視。至於會談之相關事宜,本會當於積極研究後,另函相告。

耑此  順致

時祺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十二月三日

===========
十二月十日,海協會來函表示,願尊重海基會所提建議以電函方式交換意見,隨函並附來海協會對香港會談有關「文書查證」協議草案的修改意見。兩會遂一再經由函電交換意見,這也是另一種協商的方式,雙方避開了媒體採訪的壓力,也可對問題作詳細的研究與考慮。在「一個中國」原則已經各自以口頭表述之後,事務性問題的協商也順利進行,一直到雙方覺得時機已經成熟,遂約定下一次的會談時間、地點,準備早日完成這兩項事務性問題的協商,早日舉行辜汪會談。
=====
1993年 雙方啟動了第一次辜汪會談。
1998年 雙方啟動了第二次辜汪會談。
=======
2013年10月21日,國家統一綱領是戰略性文件,可以擴展臺灣的生存空間,鞏固兩岸的和平發展;縱使政黨輪替總統任內無法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國家統一綱領的功能性也值得藍綠陣營重新正視;何況國家統一綱領只是由行政院會議通過的政治性宣示,並非法律,因此再透過行政院會議修正或恢復,在政治上爭議不大。
=============
2015年5月5日,前總統李登輝下午在嘉義縣中正大學演講的同時,接受來自中國大陸的交換學生提問。李登輝表示,1991年他要終止“動員戡亂時期”條款,那時的中國國民黨還有人要“反攻大陸”,他不要打仗,於是訂定“國統綱領”。李登輝說:“‘國統綱領’有很嚴格的規定,要中國自由化、民主化、所得分配公平之後,再來談統一的問題,那是‘故意這麼做的’、要講給黨國大佬們聽的。

[用行政命令頒布一個無法完成的命令,用來作為拖延戰術,會吃這招的人除了胖虎之外,沒有別人了]

參考 胖虎其實是老實人的八卦
https://bcw3235k.pixnet.net/blog/post/331007671-%E8%83%96%E8%99%8E%E5%85%B6%E5%AF%A6%E6%98%AF%E7%9A%84%E8%80%81%E5%AF%A6%E4%BA%BA%E7%9A%84%E5%85%AB%E5%8D%A6

=============

2006年2月27日由時任總統陳水扁於國家安全會議裁示“終止適用”[1],並於2月28日正式宣告國家統一委員會與《國家統一綱領》終止運作與適用。

《國家統一綱領》四大原則:
大陸與臺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應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

中國的統一,應以全民的福祉爲依歸,而不是黨派之爭。

中國的統一,應以發揚中華文化,維護人性尊嚴,保障基本人權,實踐民主法治爲宗旨。

中國的統一,其時機與方式,首應尊重臺灣地區人民的權益並維護其安全與福祉,在理性、和平、對等、互惠的原則下,分階段逐步達成。

==
三個階段的進程
近程(互惠交流階段) (一) 以交流促進瞭解,以互惠化解敵意;在交流中不危及對方的安全與安定,在互惠中不否定對方爲政治實體,以建立良性互動關係。(二) 建立兩岸交流秩序,制訂交流規範,設立中介機構,以維護兩岸人民權益;逐步放寬各項限制,擴大兩岸民間交流,以促進雙方社會繁榮。(三) 在國家統一的目標下,爲增進兩岸人民福祉:大陸地區應積極推動經濟改革,逐步開放輿論,實行民主法治;臺灣地區則應加速憲政改革,推動國家建設,建立均富社會。(四) 兩岸應摒除敵對狀態,並在一箇中國的原則下,以和平方式解決一切爭端,在國際間相互尊重,互不排斥,以利進入互信合作階段。

中程(互信合作階段) (一) 兩岸應建立對等的官方溝通管道。(二) 開放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共同開發大陸東南沿海地區,並逐步向其他地區推展,以縮短兩岸人民生活差距。(三) 兩岸應協力互助,參加國際組織與活動。(四) 推動兩岸高層人士互訪,以創造協商統一的有利條件。

遠程(協商統一階段) 成立兩岸統一協商機構,依據兩岸人民意願,秉持政治民主、經濟自由、社會公平及軍隊國家化的原則,共商統一大業,研訂憲政體制,以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國。

==================
《國家統一綱領》終止運作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應: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說,臺灣當局不顧島內外的強烈反對,一意孤行,決定終止“國統會”、“國統綱領”,但這是對國際社會普遍堅持的一箇中國原則以及對臺海和平穩定的嚴重挑釁,是在走向“臺獨”的道路上邁出的危險一步。[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指出,臺灣當局決定終止“國統會”和“國統綱領”,是對國際社會普遍堅持的一箇中國原則的公然挑釁以及對臺海地區和平穩定的嚴重破壞。對臺灣當局加緊“臺獨”分裂活動的危險性,必須保持高度警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指出,我們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將繼續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決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祖國分割出去。[4]

================
《國家統一綱領》終止運作後美國的反應:
國務院副發言人艾瑞里本來表示,美國的理解是陳水扁總統並沒有廢除,只是凍結了國統會,並且重申了不會改變現狀的承諾,美國很重視這項承諾。他也表示,美國持續強調,北京方面需要與臺灣民選的領導階層展開對話。但是在3月2日,國務院強烈要求陳水扁毫不含糊的確認國統會沒有廢除。發言如下:

“     我們看到報導指出,臺灣的高級官員們說,有關國家統一委員會,“廢除”與“終止運作”其間並無差別;又說臺灣本週稍早的動作,其效果是廢除此一委員會。

我們被告知,此一報導是錯誤引述臺灣官員的談話。我們期待臺灣當局公開更正此一紀錄,並且毫不含糊的確認2月27日之宣佈:沒有廢除國家統一委員會;沒有改變現狀;各項承諾仍然有效。

我們從臺灣當局獲得的理解是:臺灣在2月27日的動作是深思熟慮之舉,以不改變現狀,一如陳水扁在七點聲明裏清楚表達的。

背棄一項承諾會改變現狀,而且會違反上述的理解。

我們相信,臺灣信守各項承諾對於維持現狀至關重要。我們的堅定政策是不應片面改變現狀,誠如我們多次說過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玲瑄小姐 Lynsey 的頭像
    玲瑄小姐 Lynsey

    又又瑄殿下

    玲瑄小姐 Lyns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