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配偶制 的民族和國家

一雄多雌的多配偶制在哺乳动物(尤其是有蹄类)中很普遍,一雄多雌制的雄兽常比雌兽的个体大。

 

現在的社會依然存在著很多法律認可的多配偶制國家,

======

一妻多夫在部分地区的文化:斯里蘭卡、藏族、不丹、印度部分地区、尼日利亚部分地區、波利尼西亚、巴西......

一夫多妻在部分地区的文化:越南、科威特、美國部分的摩門教、南非德班祖魯民俗、塞內加爾、孟加拉、印度的巴厘島、巴拉圭、尼日利亞、泰國部分地區、摩洛哥、塞內加爾、阿聯酋、烏幹達、斯里蘭卡馬來西亞部分地區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尼日利亞印尼部分地區馬爾代夫塔吉克斯坦

======

 

伊斯蘭的一夫多妻是有根源的,據說伊斯蘭傳播和擴展之初,信教者很少,又連年征戰,導致男性教徒銳減,且留下許多戰爭遺孀,其先知“靈機一動”,便在教內提倡一個男人可娶多個妻子,但最多不可超過四個,有能力娶多妻者必須公平對待每一位妻子,如果做不到,那麼只允許一夫一妻。

 

具體操作如下:妻有私人者蓋樓,如給一老婆一幢,則二老婆、三老婆、四老婆也必須有同等規模同等檔次同等裝修的樓房各一,否則違反教規,必定嚴懲;大到樓盤珠寶小至穿衣吃飯,各老婆都必須一視同仁。《古蘭經》上就這樣明文規定過,伊斯蘭教規形同法律,信徒皆嚴格遵守。現代埃及不同于沙特、阿聯酋等伊斯蘭國家,自進入文明社會後,一夫多妻現象極為罕見,一方面是文明影響的結果,再就是由於城市生活費用較高,一個男人在財力等方面難以做到公平對待多位妻子,但這種現象在偏遠農村仍會偶見。

 

 

而其他我所知道的,還包括如下幾個國家:

 

海灣國家一夫多妻是合法的。

烏干達是實行一夫多妻的國家,一個男性的性伴侶平均超過10個。

 

阿聯酋到現在還保留著一夫多妻制,允許一個男人娶四個老婆,這個國家也就是我上面提到的伊斯蘭國家。

 

摩洛哥依然存在一夫多妻制。

 

塞內加爾是一個被西方看做民主實行得較好的國家,同時也是一個一夫多妻制的國家。

 

泰國部分地區、次撒哈拉非洲依然存在一夫多妻。泰族婚姻習俗是男方上門入贅,810年後才能舉行正式婚禮,妻子再回到夫家。夫死只能“轉房”,轉嫁弟弟,沒有弟弟或弟弟已成婚者,只能守寡終身。

 

 

尼日利亞一夫可娶四妻。

 

巴拉圭的一夫多妻制度,戰敗以後由於男性太少,巴拉圭女性向政府主動申請一夫多妻。巴拉圭政府便制定“一個男子至少要娶兩個女人”的制度,發展人口經濟。於是乎,巴拉圭的男子一成年,就必須抓緊時間娶妻,不然政府就會將你逮捕入獄。娶了第一個,就要開始考慮二房太太,不然照樣要入獄,妻子娶得越多,國家還會給予獎勵。

 

印度的巴厘島,一夫多妻制度的海島。島上的男人最多可以和四個女人結婚。

 

孟加拉,是一夫多妻制,租妻制,對一夫多妻進行征“多妻稅”,還有娃娃親制度,重男輕女現象等等無處不在,自20067月開始,該城市為了改變一夫多妻這項古老的習俗,對娶多個妻子者進行徵稅,任何男子娶第二個妻子時要交納1萬塔卡稅金,娶第三個妻子時稅金上升到3萬塔卡,娶第四個妻子時要交4萬塔卡(約312美元)。事實上,在孟加拉,一夫多妻是合法的。

 

 

塞內加爾是一個被西方看作民主實行較好的國家,但卻是個一夫多妻制比較頑固的國家。塞內加爾總統瓦德2000年在通過新憲法之前雖然提出了許多有關婦女解放的條款,但拒絕取消一夫多妻制,並認為它是“不能禁止”的“古老傳統”。

 

南非德班:一夫多妻是財富的象徵,德班是南非的第三大城市,也是全非洲最大的港口,在全世界列第九位。在南非德班,祖魯人數量眾多,“祖魯影響”也無處不在。德班飛機場以傳奇的祖魯統治者沙卡的名字命名,當地人迎接客人時表演的舞蹈是祖魯舞蹈。當地有名的景點則是祖魯民俗村。

 

現在的祖魯人已經逐漸融入到城市當中,但是很多習慣都沒有改變。至今他們還保持著一夫多妻制的傳統。

 

南非現任總統祖馬就是祖魯人,儘管外界對他有多個老婆的事情始終爭議不斷,但祖魯人認為這是財富和勇氣的象徵。但是,娶老婆得有足夠的聘禮,如今,牛依然是結婚必備的聘禮,娶一個老婆得十幾頭牛。

 

美國部分的摩門教:摩門教是在19世紀初期由小約瑟夫-史密斯創立的。《摩門經》本身並不涵蓋任何有關多配偶制的內容。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史密斯就開始實行一夫多妻制,並向“長老會”秘密宣佈,他接受到了新的啟示,那就是:一個男人只有擁有多個妻子,才能成為天國之君。可是史密斯本人從未公開承認過一夫多妻制,這種制度也從未歸為正式的教義。

 

摩門教原教旨主義者歐文?阿爾裡德表示,阿爾裡德團體(摩門教原教旨主義者的一個聚居團體)內只有一小部分人加入一夫多妻制婚姻。在猶他州鹽湖河谷、錫達城和蒙大拿州的派恩斯戴爾居住的阿爾裡德團體中只有10 --15% 的成年人生活在一夫多妻制婚姻內。在墨西哥的摩門教原教旨主義者當中, 只有5%的人實行一夫多妻制婚姻。

 

而據說科威特多娶老婆政府還會給補助呢

 

越南,法律雖然規定的是一夫一妻制,但實際情況是這樣的:

在越南中部的一些民族中,流行收養“童養婿”的婚俗。沒有男孩的家庭往往花錢買男孩做童養婿,長大成人後招為女婿,這種女婿不得另立門戶。

 

有錢男人有多妻的習俗,丈夫納妾時,必須得到第一個妻子的同意,而第一個妻子永遠是家務事的總管。男子在家中雖然掌權,但凡遇到家事問題都要與妻子商量解決。離婚比較容易,丈夫將一枚錢幣分作兩半兒,一半兒交給妻子,說明已經離婚,她可以再嫁。她可以再嫁但基於男人少的現狀,政府對一夫多妻制實際上是默許的

 

 

一個男人只要能養得起,娶多少老婆是沒人過問的,並且每迎娶一個老婆的程式都是一樣的,都要舉行儀式,都要宴請親友,婚後幾個老婆大多會生活在一起,只不過從法律意義上講,一個男人只能和大老婆領取結婚證,其他小老婆都是„無證駕駛。但不管是有證無證,生下的小孩政府都一視同仁,全部能正常上戶口,不存在中國的黑戶或罰款問題。”十分有趣的是,越南人對幾個老婆的稱謂,與我們解放前“一夫多妻”時代的稱謂是不同的。 我們那時叫姨太太,有幾個小老婆,就依次稱呼為幾姨太。而越南則依次稱這些老婆為大米飯(大老婆)、二米飯(二老婆)、米粉(三老婆)、麵條(四老婆)和速食麵(五老婆)。其寓意也頗為貼切:大米飯作為主食是人人不可或缺的。二米飯雖然在米的成分上有一些變化,但終歸還算主食範疇。米粉應該歸位點心類,是主食的補充。 麵條在你很餓的時候可以拿來充充饑。速食麵則是很隨意的東西,想吃的時候就拿來泡一泡,不想吃就擱置一邊。在越南,男人的地位是很高的,在家中說一不二。越南女人秉承了溫柔賢慧的傳統美德,是持家過日子的好手。,

 

在公路邊的田地裡,幹農活的大多數是女人。在越南,有這麼一種說法:“男人幹大事,女人做小事”。什麼是小事?看孩子,做家務,幹農活這些都是小事,都由女人來做。男人們則是幹一些喝啤酒、打牌之類的大事。

 

 

====

 

一妻多夫的民族和國家

 

不丹王國;不丹農村民間不少地方女子的地位高於男子。按照不丹民俗,婚後男方必須入贅女方家,由女兒照顧父母,因此,女兒繼承大部分財產。由於女人掌握財權,經濟獨立,所以不丹一些村落甚至出現妻子“休夫”的現象。一旦妻子有了“外心”,完全可以再討新歡。不丹女人可以同時擁有好幾個丈夫,只要跟丈夫知會一聲,便可堂而皇之地找一個意中人回家了。

 

更有意思的是,不丹不僅可以一妻多夫,還可以一夫多妻。只要夫妻中一方允許,另一方都可以有多個伴侶。不過目前不丹人仍以一夫一妻為多。

 

PS:不丹是一個全民信教的宗教國家,75%的居民信奉大乘佛教,主要是噶舉派,25%信奉印度教。據聯合國04年的全球人類發展報告,不丹在192個國家中位居134位,經濟相對落後。但在06年發表的《全球快樂排行榜》,不丹卻名列第8位,位列亞洲第一位。

 

藏族部分村落地區:藏族傳統的一妻多夫家庭有兄弟共妻、朋友共妻和極個別的父子共妻幾種形式。但在康區最主要、最普遍、占絕大多數的為兄弟共妻。解放前,譚英華先生在今甘孜地區境內調查的45戶一妻多夫家庭,其中兄弟共妻44戶,共101名男子,平均每戶均2.3人,非兄弟共妻家庭1戶,丈夫2人。一妻多夫家庭以而兄弟共妻為普遍,其次為三兄弟共妻。四兄弟以上共妻的只是極個別現象,在昌都丁青縣丁青村的一妻多夫家庭120戶,丈夫257人,平均2.29人。昌都縣妥壩鄉9戶一妻多夫家庭,一妻二夫7戶,占78%,一妻三夫、一妻四夫各一戶,分別占11%。

 

斯里蘭卡:一妻多夫的婚俗在斯里蘭卡的歷史上曾盛行一時,目前,在中部山區還依然存在。一妻多夫的婚姻,一般先由年齡相仿的一男一女舉行婚禮,組成家族,隨後又有一個或幾個男子自願加入到這個家庭中來,但不再舉行任何形式的婚禮,後來的丈夫和第一個丈夫擁有同等的權力和義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玲瑄小姐 Lyns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