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fLxw-1.jpg



zxzz.jpg

 

qqqq.jpg



雙十協定,全稱《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
1945829日至1010日,為國共攜手合作帶來曙光,然而蔣介石不久便單方面撕毀了協議,蔣介石破壞敗壞孫中山先生 辛亥革命的理念,撕毀已簽署的協定

 

蔣介石撕毀已簽署的《雙十協定》 這是抗日勝利後,國共雙方最高領導代表,所正式簽訂的合作協定,其重要性與層級上都遠遠大於九二共識。  而台當局私下透過民間傳遞的九二共識,在層級意義上根本不夠。造成民間承認而最高代表不承認的情況。如李登輝、蔡英文 等不承認這樣的共識結果,只是民間一頭熱。

===========
 

《雙十協定》

國共最高代表所簽訂的正式協定,重要性遠大於九二共識

 

19458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抗日戰爭勝利之際,中國的未來何去何從?全中國和世界的目光,都在熱切關注著。

 

  美國和蘇聯希望中國和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崛起的美國,其對華政策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表面上保持獨立,實際上聽命於美國的中國。從這一目的出發,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起,美國的對華政策由“援華抗日”轉變為“扶蔣反共”,但卻不希望國共發生戰爭,而要雙方政治解決分歧。蘇聯為避免爆發新的戰爭,保持其遠東的安寧環境,在諸多問題上亦採取妥協退讓政策,蘇聯領導人一方面防止美國插手東北,一方面向國民政府表示,只承認並支持國民政府這個“唯一合法政府”,甚至向中共表示,“如果打內戰,中華民族有毀滅的危險。”

 

  在國內,歷經八年抗戰,全國人民迫切希望休養生息。194585日,中國民主同盟發表《在抗戰勝利聲中的緊急呼籲》,提出了“民主統一,和平建國”的口號,認為抗戰勝利後,是“中國建立民主國家千載一時的機會”。中共中央對和平表示出積極的態度,甚至願意作出重大妥協,只要國民黨改變反共政策,可以考慮承認“獨裁加若干民主”的解決方式。

 

  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去重慶進行和平談判,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毅然決定赴重慶談判,並做好了最壞打算。臨行前,毛澤東不但建議由劉少奇代理自己的職務,還建議書記處增補陳雲、彭真二人為候補書記,以便在毛、週二人都不在的情況下,書記處還能保持5人開會。重慶談判及達成的《雙十協定》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和平、民主和團結的曙光。

 

《雙十協定》

 

重慶談判前,蔣介石發了3封電報邀請毛澤東到重慶共商國是。

 

  814日蔣介石給毛澤東的第一份電報寫道:“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

 

  而毛澤東給蔣介石的第一封複電則提道:“朱德總司令本日午有一電給你,陳述敝方意見,待你表示意見後,我將考慮和你會見的問題。”朱德的電報是什麼內容呢?主旨是堅決拒絕蔣介石錯誤命令!

 

  1945817日《抗戰日報》頭版頭條就發佈了這條新聞,新聞中這樣寫道:下給他的嫡系軍隊的命令是“加緊作戰,積極推進,勿稍鬆懈。”而下給第十八集團軍的則是“駐防待命”。

 

  回電狡辯推卸受降“陰謀”

 

  蔣介石20日這封電報的前半段,回復了毛澤東之前電報裡提到的問題,辯稱“朱總司令電稱一節,似於現在受降程式未盡明瞭。查此次受降辦法,系由盟軍總部所規定……自未便以朱總司令之一電破壞我對盟軍共同之信守。”

 

  毛澤東回電表示“特先派周恩來同志前來進謁”。而蔣介石則再次發電報要求毛澤東赴重慶,“惟目前各種重要問題,均待與先生面商,時機迫切,仍盼先生能與恩來先生惠然偕臨,則重要問題,方得迅速解決,國家前途實利賴之。”

 

  1945824日,毛澤東複電表示“準備隨即赴渝”。

  蔣曾“決心”扣押審判毛澤東
 

  1945828日,毛澤東率領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從延安飛抵重慶。

 

  毛澤東到達重慶的第二天,蔣介石就翻出1933年在廬山軍官訓練團炮製的《剿匪手本》,讓何應欽重印下發。在重慶談判期間的蔣介石日記中,他羅列了中共11條罪狀,並決心要扣押和審判毛澤東。對於“扣毛”的後果,蔣介石非常清楚,很快又放棄了這個念頭。

 

  從1945829日至1010日,經過43天談判,國共雙方達成《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重慶談判及達成的《雙十協定》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和平、民主、團結的希望和曙光。雖然在1946年國民黨統治集團違背全國人民迫切要求休養生息、和平建國的意願,悍然撕毀《雙十協定》,但其歷史意義和啟示仍是非常重大的。

 

19458月,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在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和國民黨代表張治中的陪同下乘專機抵達重慶。

在重慶期間,毛澤東會見了民主黨派負責人張瀾、沈鈞儒、黃炎培等各界民主人士以及宋慶齡、馮玉祥等人,也會見了國民黨政界要人陳立夫、戴季陶等,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毛澤東用了歷史上的一些典故,講了“和為貴”,“君子動口不動手”,要擺事實,講道理,反對內戰,同時又強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充分表現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睿智、膽略和氣魄。

 

 

經過43天的重慶談判,19451010日,國共雙方代表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國民黨政府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

 

重慶談判的主要內容:

1、國民黨政府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

2、雙方協定“必須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為基礎”,“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

3雙方還確定召開各黨派代表及無黨派人士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和平建國大計。

4、這是重慶談判最重要的兩項成果。此外,談判還達成迅速結束國民黨的“訓政”,實現政治民主化;黨派平等合法;釋放政治犯等協議。

據記載,雙十協定就這方面提出由政府來保證人民享有民主國家人民享有的一切權利,
並且將其現在運行的法令中相違背的方面廢除或者修正;
另外還有黨派合法問題和特務機關問題,在特務這塊,
雙方同意嚴令禁止司法和警察之外的任何機關對抓捕的人民進行審訊等。

 

重慶談判的歷史意義:

1、重慶談判的舉行和雙十協定的簽訂,表明國民黨方面承認了中共的地位,承認了各黨派的會議,使中國共產黨關於和平建設新中國的政治主張被全國人民所瞭解,從而推動了全國和平民主運動的發展。
 

2、重慶談判作為戰後中國的重大政治事件,把國共兩黨的合作推進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戰後中國的政治走向和政治格局,同時 也為國共兩黨關係的發展留下了寶貴的歷史經驗。

 

重慶談判的後續活動:

雙十協定之後,國共衝突仍未停止。尤其平綏戰役中,傅作義部隊在包頭,歸綏仍被圍困至12月。為儘快停戰,國民政府代表張群,中共代表周恩來在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的調停下商談停戰令。雙方圍繞赤峰,多倫地區歸屬問題爭執一番後,國府作出讓步,雙方在110日簽署停戰令。

 

政協會議:因雙十協定並未解決雙方分歧的具體問題。1946110日,國共雙方為進一步商討和平建國遇到的實質問題,約集民主黨派召開政治協商會議。

 

蔣介石談判目的:
重慶談判之前,蔣介石軍隊由於抗戰大多退回西北、西南地區,當時共產黨還沒有做好打內戰的各方面準備,談判可以拖延時間,調撥軍隊。如果共產黨不去,蔣介石就可以說共產黨拒絕和平談判,從而發起內戰,責任都在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目的:
當時毛澤東去重慶談判,共產黨還是對國民黨抱有幻想,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希望可以實現和平、民主的建國目標。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揭穿蔣介石的假和平的陰謀。

 

中共如何應對國民黨撕毀協定後的反應:

61日中共中央起草致鄭位三、李先念、王震電:"

 

(一)美蔣對我極為惡劣,全面內戰不可避免。要求美機運款接濟你們,恐已希望甚小,你們須求自救之道。如一方面節省用費留出準備突圍時費用;另方面麥子已熟,向民眾徵收糧稅。

 

(二)必須準備對付敵人襲擊及突圍作戰,預擬突圍後集中行動及分散行動兩個計畫。大概在突圍及突圍後一個時期內以全軍集中行動為有利;而在敵人"追剿"緊急,行軍給養均極困難時,便應分為兩股或三股,各自獨立行動,可以避免集中行動之困難,而利於分別牽制敵人與互相作戰略上之策應。

 

(三)目前時機緊迫,你們應充分注意,並團結內部,準備艱苦鬥爭。"

 

國民黨當局承認“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同意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
但是,
對於人民軍隊和解放區政權的合法地位問題,國共雙方未能達成協議。
(如果認為這是核心問題,國民黨既然有疑意為何還同意簽署,
此次和談一共進行了四十三天,
在這段期間內,國共兩黨共同確定的雙十協定的各項內容,然後成功的在重慶進行了簽署

 

而且這份協議不久就被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發起綏遠戰役,全面內戰爆發,

1949年,經過3年鬥爭,國民黨敗退臺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綏遠戰役簡介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10月至12月,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在同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的同時,國民黨調集大批兵力向解放區進攻,
其中,國民黨軍第
12戰區司令長官傅作義調集所轄主力及收編的偽軍6萬餘人,首先奪占歸綏(今呼和浩特),接著又連續侵佔了武川、卓資山、陶林、清水河、涼城、集甯、豐鎮、興和、尚義等城鎮及綏東、綏南廣大地區,其新編騎兵第4師、第35、第67、暫編第3軍等部集結于豐鎮至歸綏的平綏路沿線,綏蒙偽軍暫編騎兵第5師、第1旅分別在涼城、陶林等地。並企圖攻佔張家口,控制平綏鐵路(北平至歸綏)全線,妄圖在國共會談中,迫使中國共產黨處於不利地位,並借此擴充實力。


中共為反擊國軍對察哈爾省根據地的東西夾擊態勢,1945年10月18日由聶榮臻、賀龍指揮晉察冀軍區和晉綏軍區的部隊,反擊綏遠戰役,力圖憑藉兵力優勢殲滅國軍傅作義和馬占山部,奪取綏遠省。解放涼城、陶林、集寧等地後圍攻歸綏、包頭未克,於12月中旬結束戰役,歷時56天共殲滅國軍一萬二千餘人。

===========

戰鬥序列

共產黨軍:

晉察冀軍區第一野戰軍司令 聶榮臻

冀察縱隊(司令 郭天民,轄456旅)

冀晉縱隊(司令 陳正湘轄101112旅)

冀中縱隊(司令 楊成武轄789旅)

晉綏軍區野戰軍司令 賀龍政治委員李井泉所轄:358、獨1、獨2、獨3旅,騎兵旅。

國民黨軍:

12戰區司令長官 傅作義二級上將

35軍軍長 董其武中將 101、新31、新32師)

3軍軍長 孫蘭峰中將 (暫10、暫11、暫17師)

4軍軍長 袁慶榮中將 (新騎3、新騎4師)

67軍軍長 何文鼎中將 (新26師)

東北挺進軍司令 馬占山中將 (新騎5、新騎6師)

(此戰中,國民黨軍的“師”與共產黨軍的“旅”在兵力上大致相當)

=================

二次綏遠戰役

194811月,為了適應戰爭形勢發展的需要,華北主力部隊整編為3個兵團,楊成武擔任第三兵團司令員。為配合東北遼沈戰役,牽制傅作義集團,華北第三兵團進軍綏遠,解放集寧、包頭和其他14座小城市。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1.2萬餘人,收復奉鎮、集甯等10餘座城鎮和綏東,綏南廣大地區,打破了國民黨軍攻佔張家口,控制平綏鐵路的企圖。,經過3年鬥爭,1949年 國民黨敗退臺灣,成為台灣割據勢力建立起流亡政府想要收復大陸 ( 後來在台灣爆發了228事件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之後國民黨的聯合國席位在國際的壓力下被迫由中共正式取代。        

===

附註:

細說近代史  重慶談判與《雙十協定》 | 中國文化研究院 -
https://chiculture.org.hk/tc/photo-story/351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此後國軍陸續開往淪陷區接受日軍投降及收繳日偽物資。美軍飛機曾在接收過程中協助運送國軍。圖為1945年9月,在南京投降的日軍接受國軍檢查。 國軍加緊開往淪陷區的同時,中共軍隊亦加快向東北、華北部分淪陷區挺進。圖為1945年8月30日,中共軍隊進抵華北和東北之間的戰略重地山海關。
 

1945年8月30日,中共派軍隊與一支蘇軍小分隊會合,抵達山海關,要求守城日軍投降,但守城日軍表示只會向國軍投降。中共軍隊與蘇軍隨即攻城,最終攻下山海關。

戰後國共磨擦加劇,面對中共軍隊已經攻破重重要塞的嚴峻情況,國民黨提議和談,全國民眾及美蘇兩國都希望國共和談。
1945年8月下旬在陪都重慶的蔣介石,是月蔣介石曾三次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毛澤東回覆蔣介石,表示願意到重慶會談。

 
 




1945年國共衝突
https://zh.wikipedia.org/wiki/1945%E5%B9%B4%E5%9B%BD%E5%85%B1%E5%86%B2%E7%AA%81

1945年下半年國共主要衝突列表
戰鬥名稱 大致時間 爆發原因 實況
上黨戰役 9.10-10.12 閻錫山部隊占領的中共收復之襄垣潞城,並占據長治中共軍隊發起進攻 閻錫山部隊10個師被全殲[可疑]長治中共攻占
津浦戰役 10.15-12.14 國軍(原偽軍第三方面軍)沿津浦路進犯占山東解放區 中共軍隊攻占山東大片地區,山東華中兩解放區連成一片
平綏戰役 10.18-12.14 傅作義部隊在綏遠接受日軍投降,中共為打通華北東北交通 中共軍隊圍攻歸綏包頭兩城一個半月,未能攻克最後撤退
平漢戰役 10.24-11.2 國軍沿平漢路北上接受日軍投降,中共軍隊阻止其北進 中共軍隊合圍國軍7個師,將其全殲
山海關戰鬥 11.15 開進東北之國軍在山海關途中遭遇中共軍隊阻擊 國軍突破中共軍隊阻擊,穿越山海關,攻占錦州

 

 

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 - 維基文庫

https://zh.m.wikisource.org/zh-hant/%E6%94%BF%E5%BA%9C%E8%88%87%E4%B8%AD%E5%85%B1%E4%BB%A3%E8%A1%A8%E6%9C%83%E8%AB%87%E7%B4%80%E8%A6%81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
https://art.archives.gov.tw/Theme.aspx?MenuID=106

國共會談資料
https://art.archives.gov.tw/SearchResult.aspx?q=%e5%9c%8b%e5%85%b1%e6%9c%83%e8%ab%87%e8%b3%87%e6%96%99&Page=1


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 又名:雙十協定
中華民國34年(1945年)10月10日於重慶市國內和平協定→中國國民政府蔣主席,於抗戰勝利後,邀請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先生,商討國家大計。毛先生於八月二十八日應邀來渝,進見蔣主席,曾作多次會談;同時雙方各派出代表,政府方面為王世杰,張群,張治中,邵力子四先生,中共方面為周恩來,王若飛兩先生,迭在友好和諧的空氣中進行商談,已獲得左列之結果,並仍將在互信互讓之基礎上,繼續商談,求得圓滿之解決。茲特發表會談

 

紀要如下:

 

  一、關於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一致認為中國抗日戰爭業已結束,和平建國的新階段,即將開始,必須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為基礎,並在蔣主席領導之下,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澈底實行三民主義。雙方又同認蔣主席所倡導之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及黨派平等合法,為達到和平建國必由之途徑。

  二、關於政治民主化問題:一致認為應迅速結束訓政,實施憲政,並應先採必要步驟,由國民政府召開政治協商會議,邀集各黨派代表及社會賢達協商國是,討論和平建國方案及召開國民大會各項問題。現雙方正與各方洽商政治協商會議名額,組織及其職權等項問題,雙方同意一俟洽商完畢,政治協商會議即應迅速召開。

  三、關於國民大會問題:中共方面提出重選國民大會代表,延緩國民大會召開日期及修改國民大會組織法,選舉法和五五憲法草案等三項主張。政府方面表示:國民大會已選出之代表,應為有效,其名額可使之合理的增加和合法的解決,五五憲法草案原曾發動各界研討,貢獻修改意見。因此,雙方未能成立協議。但中共方面聲明:中共不願見因此項問題之爭論而破裂團結。同時雙方均同意將此問題提交政治協商會議解決。

  四、關於人民自由問題:一致認為政府應保證人民享受一切民主國家人民在平時應享受身體,信仰,言論,出版,集會,結社之自由,現行法令當依此原則,分別於以廢止或修正。

  五、關於黨派合法問題:中共方面提出政府應承認國民黨,共產黨及一切黨派的平等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各黨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為憲政常軌,今可即行承認。

  六、關於特務機關問題:雙方同意政府應嚴禁司法和警察以外機關有拘捕,審訊和處罰人民之權。

  七、關於釋放政治犯問題:中共方面提出除漢奸以外之政治犯,政府應一律釋放。政府方面表示:政府準備自動辦理,中共可將應釋放之人提出名單。

  八、關於地方自治問題:雙方同意各地應積極推行地方自治,實行由下而上的普選,惟政府希望不以此影響國民大會之召開。

  九、關於軍隊國家化問題:中共方面提出政府應公平合理地整編全國軍隊,確定分期實施計劃,並重劃軍區,確定征補制度,以謀軍令之統一。在此計劃下,中共願將其所領導的抗日軍隊由現有數目縮編至二十四個師至少二十個師的數目,並表示可迅速將其所領導而散布在廣東,浙江,蘇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不在內)八個地區的抗日軍隊著手復員,並從上述地區逐步撤退應整編的部隊至防海路以北及蘇北,皖北的解放區集中。政府方面表示,全國整編計劃正在進行,此次提出商談之各項問題,果能全盤解決,則中共所領導的抗日軍隊縮編至二十個師的數目,可以考慮。關於駐地問題,可由中共方面提出方案,討論決定。中共方面提出中共及地方軍事人員應參加軍事委員會及其各部的工作,政府應保障人事制度,任用原部隊人員為整編後的部隊的各級官佐,編余官佐,應實行分區訓練,設立公平合理的補給制度,並確定政治教育計劃。政府方面表示:所提各項,均無問題,亦願商談詳細辦法。中共方面提出解放區民兵應一律編為地方自衛隊。政府方面表示:只能視地方情勢有必要與可能時,酌量編置。為具體計劃本項所述各問題起見,雙方同意組織三人小組(軍令部,軍政部及第十八集團軍各派一人)進行之。

  十、關於解放區地方政府問題:中共方面提出政府應承認解放區各級民選政府的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解放區名詞在日本投降以後,應成為過去,全國政令必須統一。中共方面開始提出的方案為:依照現有十八個解放區的情形,重劃省區和行政區,並即以原由民選之各級地方政府名單呈請中央加委,以謀政令之統一。政府方面表示:依據蔣主席曾向毛先生表示:在全國軍令政令統一以後,中央可考慮中共所薦之行政人選。收復區內原任抗戰行政工作人員,政府可依其工作能力與成績,酌量使其繼續為地方服務,不因黨派關係而有所差別。於是中共方面提出第二種解決方案,請中央於陝甘寧邊區及熱河,察哈爾,河北,山東,山西五省委任中共推選之人員為省府主席及委員,於綏遠,河南,江蘇,安徽,湖北,廣東六省委任中共推選之人為省府副主席及委員(因以上十一省或有廣大解放區或有部分解放區),於北平,天津,青島,上海四特別市委任中共推選之人為副市長,於東北各省容許中共推選之人參加行政。此事討論多次,後中共方面對上述提議,有所修改,請委任省府主席及委員者改為陝甘寧邊區及熱,察,冀,魯四省,請委省府副主席及委員者,改為晉,綏兩省,請委副市長者改為平,津,青島三特別市。政府方面對此表示:中共對於其抗戰卓著勤勞,且在政治上具有能力之同志,可提請政府決定任用,倘要由中共推薦某某省主席及委員,某某省副主席等,則即非真誠做到軍令政令之統一。

於是中共方面表示可放棄第二種主張,改提第三種解決方案:由解放區各級民選政府重新舉行人民普選,在政治協商會議派員監督之下,歡迎各黨派,各界人士還鄉參加選舉。凡一縣有過半數區鄉已實行民選者,即舉行縣級民選。凡一省或一行政區有過半數縣已實行民選者,即舉行省級或行政區民選。選出之省區縣級政府,一律呈請中央加委,以謀政令之統一。政府方面表示:此種省區加委方式,乃非謀政令之統一,惟縣級民選可以考慮,省級民選須持憲法頒布,省的地位確定以後方可實施。目前只能由中央任命之省政府前往各地接管行政,俾即恢復常態。至此,中共方面提出第四種解決方案:各解放區暫維持現狀不變,留待憲法規定民選省級政府實施後再行解決,而目前則規定臨時辦法,以保證和平秩序之恢復。同時中共方面認為可將此項問題,提交政治協商會議解決。政府方面則以政令統一必須提前實現,此項問題久懸不決,慮為和平建設之障礙,仍亟盼能商得具體解決方案。中共方面亦同意繼續商談。

  十一、關於奸偽問題:中共方面提出嚴懲漢奸,解散偽軍。政府方面表示:此在原則上自無問題,唯懲治漢奸要依法律行之,解散偽軍,亦須妥慎辦理,以免影響當地安寧。

  十二、關於受降問題:中共方面提出重劃受降地區,參加受降工作。政府方面表示:參加受降工作,在已接受中央命令之後,自可考慮。



中華民國卅四年國慶紀念日於重慶
王世杰 張群 張治中
邵力子 周恩來 王若飛
 

乙、停止軍事衝突及恢復交通協議
 

附一:

中共代表與國民黨政府代表關於停止國內軍事衝突的協定

(一九四六年一月五日)

據中央社渝十日電,政府代表張群、王世傑、邵力子,中國共産黨代表周恩來、董必武、王若飛、葉劍英,對於停止軍事衝突,恢復交通問題,經過幾度商談交換意見,曾于一月五日獲得一致之協議,茲因停止軍事衝突命令業已發佈,特補發其全文如下:

關於停止國內軍事衝突辦法茲商定如下:(一)停止國內各地一切軍事衝突並恢復一切交通,關於停止衝突及恢復交通之命令依第二項之規定商定之;(二)因國內軍事衝突及交通阻塞等事,與我國對盟邦所負有之受降及遣送敵俘等義務有關,故應由政府與中共各派代表一人會同馬歇爾將軍從速商定辦法,提請政府實施。(三)國民參政會駐會委員會及政治協商會議,各推定國共兩黨當事人以外之公正人士八人,組織軍事考察團,會同國共雙方,在發生衝突區域考察軍事狀況、交通情形以及其他與國內和平恢復有關事項,隨時將事實真相提出報告並公佈之。


附二:

中共代表與國民黨政府代表關於停止國內衝突的命令和聲明

(一九四六年一月五日)

政府代表張群及中共代表周恩來,關於停止衝突、恢復交通商定辦法,會同聲明,已由雙方分別向所屬部隊頒發下開命令:

中華民國國軍及共産黨領導下之一切部隊,不論正規部隊、民團、非正規部隊或遊擊隊,應即實行下列命令:(一)一切戰鬥行動立刻停止。(二)陳另有規定者外,所有中國境內軍事調動一律停止,唯對於復員、換防、給養、行政及地方安全必要軍事調動乃屬例外。(三)破壞與阻礙一切交通線之行動必須停止,所有阻礙該項交通線之障礙物應即撤除。(四)為實行停戰協定,應即在北平設一軍事調處執行部,該執行部由委員三人組成之,一人代表中國國民政府,一人代表中國共産黨,一人代表美國,所有必要訓令,及命令應由三委員一致同意,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名義經軍事調處執行部發佈之。

雙方並聲明:下開規定亦經同意並載入會議記錄內:(一)上開停止衝突命令第二節,對國民政府在揚子江以南整軍計劃之繼續實施,並不影響;(二)上升停止衝突命令第二節,對國民政府軍隊,為恢復中國主權而開入東北九省或東北九省境內調動並不影響;(三)上開停止衝突命令第三節內所雲之交通線,包括郵改在內;(四)茲同意國民政府軍隊在上開規定下之調動,應每日通知軍事調處執行部。

雙方並聲明:軍事調處執行部之一切協定、建議及指示只涉及停止衝突所引起之直接問題。

美國參加軍事調處執行部僅為協助中國委員實施停止衝突命令。

軍事調處執行部內設之執行組,包括若干官兵,足敷實地監察詳細辦法之實行。

軍事調處執行部各委員,得各別設置通訊線,足保迅速而無阻礙之通信。

軍事調處執行部先設于北平。
 

以上兩個文件均根據中央社重慶十日致電《解放日報》1946年1月11日刊印

===============

(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

中國共産黨各級委員會,中國解放區各部隊首長,各級政府同志們:

本黨代表與國民政府代表對於停止國內軍事衝突之辦法、命令及聲明,業已成立協議,並於本日公佈在案。凡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之一切部隊,包括正規軍、民兵、非正規軍及遊擊隊,以及解放區各級政府,共産黨各級委員會,均須切實嚴格遵行,不得有誤。

全中國人民在戰勝日本侵略者之後,為建立國內和平局面所作之努力,今已獲得重要之結果。中國和平民主新階段,即將從此開始。望我全黨同志與全國人民密切合作,繼續努力,為鞏固國內和平,實現民主改革,建立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而奮鬥。
 

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

中華民國三十五年一月十日


============

mainsite_psd_neizhaner01_7.jpg

 

 

1111.jpg
2222.jpg
333.jpg

==============
戰後初期的國共關係 (1945年8-12月) 
  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栗國成

http://homepage.ntu.edu.tw/~ndintu/e/mag/6.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玲瑄小姐 Lyns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