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8C%E4%BA%8C%E5%85%AB%E4%BA%8B%E4%BB%B6


1947228日,臺灣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二二八事件”。
在一片指責聲中,陳儀被迫提出辭職。同年
4月,蔣介石撤銷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依照《省政府組織法》改制,任命魏道明為臺灣省政府主席,同時決定各廳增設副廳長,盡可能起用台籍人士。5月,臺灣省政府正式建立。


================================

======================

 

 

二二八事件

 

1945年 10月17日,陳孔達的國軍七十軍三千人連同政府官員,在盟軍飛機的掩護下,於浙江寧波美軍運輸艦載運護送至臺灣基隆登陸,並進入臺北市,滿懷期望的三十萬民眾砌成人牆夾道歡呼熱烈迎接。

19451025日,同盟國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於臺北舉行,受降主官 陳儀 代表中國政府宣告:自即日起、臺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國主權之下。至此,臺灣、澎湖重歸中國主權管轄之下。

1949年12月7日,行政院電令中央政府遷臺灣臺北,大本營設置西昌,「成都設防衛總司令部。
1949年12月8日,行政院召集緊急會議,決議宣布退守台灣並遷都於台北,「並在西昌設置總指揮部」,統治台澎金馬。
1949年12月10日,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介石 與其子 蔣經國從四川成都機場搭機飛往台灣台北,臺海兩岸開始分治。
包括五院院長、各部會首長的中央政府各級官員紛紛離開成都飛抵臺北。
=========


1945年10月25日,陳儀將軍代表麥帥委任的盟軍將領蔣介石來臺接受日本第十方面軍的投降,於此日起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正式代表同盟國接管臺灣。
國民政府接替日本治理臺灣,然而來台的軍政人員,甫經歷中日戰爭,抱持著勝利者的優越感對滿是日本風的臺灣生起排斥與歧視的心態,而長期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民,對於當時中國的社會風氣、生活習慣、衛生條件等缺乏瞭解,見聞了來台人員的言行之後,由原本的滿懷期望轉變成失望又因來台人員的法紀觀念不佳而接連發生違法犯紀情事,與臺灣日治時期的軍政效率和治安形成明顯對比,使得臺灣人民對國民黨與長官公署感到反感。於是在政策不善、軍紀不佳、官員貪腐、經濟通膨、民眾失業、經濟倒退、歧視打壓等情形下,導致官民關係愈趨惡劣,終於因一起緝菸血案而使累積一年多的民怨爆發。


蔣介石和中國國民黨是二二八慘案的主謀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228-70years/62413

蔣介石相當注重台灣,
蔣介石於1946年10月來台灣視察及台灣台北市中山堂參加台灣光復一週年的慶祝會,受到台灣人熱烈歡迎。
1947年2月10日他下令台灣省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儀:「據報共黨份子已潛入台灣漸起作用,此事應嚴加防制,勿令其有一個細胞遺禍將來。台灣不比內地,軍政長官自可權宜處置也。」接著又指示陳儀澈查台獨言論。2月28日陳儀宣佈臨時戒嚴,當天也電告蔣介石。陳儀的侍衛舒桃那時專責文件收發。他於1995年3月6日作證說,1947年3月1日蔣介石立即回電,命令陳儀「對群眾格殺勿論」,且有小字「錯殺一百,不可錯放一人」。如此命令及授權,陳儀也就到處抓人殺人,胡作非為。

3月3日蔣介石立即命令江蘇崑山的駐軍「開台平亂」,也於3月5日通知陳儀:「已派步兵一團並派憲兵一營,勿念。」同一天參謀總長陳誠報告蔣介石:「已令廿一師劉師長率師部及一四六旅之一個團即開基隆」、「著憲兵第四團駐福州之第三營即開台灣歸制」及「著憲兵第廿一團駐福州之一個營即開基隆」。根據「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蔣介石在3月5日大舉派兵的原因是:「台灣事件已演變至叛國及奪取政權階段。」蔣介石這種草率與錯誤的判斷,促使他對台灣進行無情的鎮壓與屠殺。蔣介石於3月8日及9日兩次召見整編的廿一師師長劉雨卿,親自指導如何平亂。

值得注意的是3月4日中央社報導:「今日台北市秩序全部恢復,全市商店開門營業。台省以及外省同胞,熙熙攘攘,面帶笑容。戲院及電影院均已營業,菜市、米市最形擁擠。」3月6日陳儀還向全台廣播:「中華民族最大的德性就是寬大,不以怨報怨。我們對於本省自己的同胞,難道還會不發揮寬大的美德嗎?」台灣人怎會料到蔣介石第一批軍隊3月8日從基隆上岸,還沒向陳儀報到,就立即從碼頭展開盲目及赤裸裸對台灣人的大屠殺,基隆港內外浮屍累累。接着殺向台北,然後遍及全島。

3月13日陳儀稱讚蔣介石說:「此次事變設非鈞座調兵迅速,其演變不堪設想。」同一封電文陳儀請示:「台灣因非接戰區域,不能援用軍法。普通司法寬大緩慢,不足以懲巨兇,奸黨因得肆無忌憚。……司法手續緩慢,而台灣情況特殊,擬請暫時適用軍法,使得嚴懲奸黨分子,以滅亂源。」並附上含27名菁英的被埔人犯名冊。蔣介石明知道,逮捕人犯必須移送司法機關,但他仍違法授權用軍法審判。事實上有些人犯被送軍法審判,有審判文,但很少判死刑。大部分的台灣菁英並沒經過軍法審判,沒有審判文,就被謀殺,甚至滅屍。

3月17日蔣介石派國防部長白崇禧和兒子蔣經國來台灣檢視軍隊鎮壓的果效,那時很多被關的台灣菁英還活着,白崇禧和蔣經國顯然同意謀殺的暴行。受難者施江南醫師的大女兒於1947年5月13日寫了一封以「北一女中學生施玲玉」具名的陳情書給蔣介石。蔣介石經由國民政府參軍處回覆說:「因時過境遷,經派員多方偵查毫無結果。復查本部案卷內,並無受理施江南案件,所屬各綏靖區及憲警機關查報拘捕暴亂人犯,亦無施江南其人。且查事變起至三月十五期間,全省陷於混亂狀態,奸黨暴徒仇殺狙擊無法防制。」

參軍處直屬蔣介石,負責軍事命令與軍事文件的收發。事實上,3月11日及13日陳儀送給蔣介石信所附的兩本人犯名冊上都有施江南的名字,怎可欺騙說:「復查本部案卷內,並無受理施江南案件。」還把謀殺的責任推給「奸黨暴徒」。蔣介石遮掩謀殺施江南醫師的罪行,亦即共謀。足見蔣介石是謀殺台灣菁英的元凶。


當年3月6日全省除了澎湖外統統淪陷,警察與縣市長不是被俘就是逃亡,外省人不是被打殺,就是困在機關或軍營裡,全省機關學校多被砸毀或遭搶劫。1947年3月2日,台灣共產黨謝雪紅乘機主持在台中市召開的市民大會,成立「人民政府」,吸收許多前日軍退役軍人和青年學生,籌組武裝「二七部隊」,攻陷許多軍政機關, 最終與國軍21師決戰於埔里,史稱「烏牛欄之役」,後因不敵於3月16日晚間遂行解散。

二二八事變剛爆發,
毛澤東就在延安發表廣播講話說「我們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武裝部隊,完全支援台灣人民反對蔣介石和國民黨的鬥爭。」
 

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天馬茶房前查緝私菸,因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一死一傷,成為事件導火線。隔天民眾前往行政長官公署前廣場示威請願,但遭公署衛兵開槍掃射,使原先的請願運動轉變成為反抗政府行動,臺灣在各地發生軍民衝突後,至3月6日已蔓延到除了澎湖外的全台灣,外省人受波及,遭臺籍民眾攻擊傷亡,依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公布4月25日〈二二八事變各縣市外省同胞死傷之統計表〉造成外省人死亡52人,受傷1364人,失蹤10人;而監察委員楊亮功之「二二八事件調查報告」則指出外省人死147人、傷1364人。事件期間的各地組織民兵進行武裝抗爭,並以臺中一帶謝雪紅等人領導的二七部隊較具規模,雖然地方仕紳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與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協商談判後,各地衝突稍緩,但陳儀仍請求時任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自中國大陸調派軍隊增援。增援軍隊於3月8日起陸續抵達臺灣,在各地展開武力鎮壓,隨後更實施清鄉。二二八事件造成大量民眾傷亡,根據行政院公布的《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總計死亡人數有18,000人至28,000人左右。
 

二二八事件發生當時與臺灣獨立運動無關,當時幾乎沒有臺獨的倡議,但是陳儀於3月2日向中央政府請求「派大軍以平怨氣」時,中央雖訓令陳儀及軍隊不得報復,且派時任國防部長白崇禧宣導「禁止軍警濫殺無辜」(他甫來台灣就制止軍隊和警察濫捕、濫殺無辜,強調在押人犯必須依法經過公開審判,且除了「煽動暴動之共產黨外」外都不究責)。但下層並未遵照指示,導致傷亡慘重,並讓臺人對中國感到失望,更成為後來臺獨運動興起的重要原因。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現代史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之後臺灣緊接著實施長達38年的戒嚴,至少數萬名民眾在白色恐怖時期死亡、失蹤、監禁;二二八事件數十年來成為禁忌的話題,成為後來族群對立衝突的原因。歷經國民黨政府多年的嚴密封鎖與噤聲,在黨外人士對黨國體制的持續衝撞下,二二八事件在1980年代後期的臺灣已經逐漸可以公開討論,而不必擔心因為觸犯禁忌而遭到國民黨政府的政治迫害,政府和學術單位也對事件進行大量研究。1995年,時任總統李登輝公開向二二八事件受難者道歉,各地陸續為受難者建立紀念碑與紀念園區。中華民國政府後來將2月28日訂定為和平紀念日,建碑並對受難者家屬賠償和恢復名譽,但台灣每年到了二二八和平紀念日前後,還是紛傳抗爭與蔣介石銅像及228紀念碑遭破壞之情事。


行政長官 陳儀本人不僅集行政立法司法三權於一身,還身兼軍事大權,權力之大較過去的日本總督有過之無不及
 

1947年,陳儀主政下的臺灣,經濟民生的凋敝,已經使剛剛從日據時代走來的民眾對大陸國民政府的怨憤達到頂點。
臺灣光復僅一年,臺灣物價就漲了
100倍。這種沉重的生存壓力繼而開始轉化為“本省人”與“外省人”之間的族群鴻溝。陳儀的高壓統治下,危機已經開始醞釀。

1947年 227日晚,因國軍執法人員的暴力執法致死事件使危機徹底爆發。

在當地士紳以大局為重、全力壓制住憤怒的群眾、與國民政府據理力爭之時,驚慌失措的陳儀一邊假意與臺灣知識份子與士紳代表協商、一邊派遣手下混跡群眾高打“赤色”口號,並以此為藉口,向南京急電共產黨已經滲透台島、煽動暴亂的假報告,力請大陸派軍隊鎮壓。

 

陳儀 

陳儀台灣方面介紹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陳儀

陈仪大陆方面介紹
 https://baike.baidu.com/item/陈仪/29250   

  https://zh.m.wikipedia.org/zh-cn/陳儀

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72/85037/85039/6485071.html

1947年 38日,大陸國民政府援軍抵台,心有底氣的陳儀立即下令對群眾代表展開清洗。所有正在臺灣各地與當地國民政府開會討論的代表們不是在會場被當場逮捕,就是被當場處決。不在場的代表此後也陸續被捕或“失蹤”。與此同時,登陸軍隊也立即對正在進行抗爭的群眾展開屠殺,在許多地方,學生手持簡陋的武器與反動軍隊展開巷戰。臺灣廣大的工人、農民、學生在經歷半個月的艱苦戰鬥之後,最終被陳儀血腥地鎮壓下去。

解嚴後,行政院官方調查的罹難人數約1.8萬至2.8萬人。

 

228事件”造成了臺灣社會的極大損失,廣大的愛國士紳與知識份子階層幾乎被一掃而空。此時廣袤的寶島,幾乎只剩下在太陽旗與《君之代》頌贊天皇的歌聲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在血流成河的土地上,望著那些老人們口中、從陌生的祖國大陸開來的‘王師’如同虎豺的身影,四處彷徨。

有觀點認為,陳儀在此事變中的決策,造成了島內嚴重的族群割裂與臺灣此後幾代人對祖國大陸產生的極大的、不可挽回的陌生與隔閡。
 

「蔣介石要對二二八負最大責任」
https://www.storm.mg/article/2325124?page=1
1947年3月22日國民黨第6屆三中全會,國民黨認定陳儀應對二二八事件血腥鎮壓負責、決議撤職查辦,未料蔣介石在24日公開為陳儀辯護,認為看不出要交付懲戒的理由,不必負責、認為其「善盡職守」。出言辯護其「善盡職守」,甚至以「鎮壓叛亂異常出力」記大功2次、給予嘉獎,致使台灣二二八事變沒有任何一個軍政首長需要負責。

「所以台灣二二八事變沒有任何一個軍政首長需要負責,這是蔣介石的決定。」對此,陳儀深又舉2005年史丹佛大學胡佛圖書館開放的「蔣介石日記」,對於這段三中全會的爭議,蔣介石直接在日記寫說國民黨員對陳儀是「挾意報復」、「只求逞快一時而不問是非」、「不顧大局之行為」,這部分就更明確展現蔣介石的態度了。

「現在國民黨決策者好像都沒看老蔣日記,才抗拒責任」

回顧起這段歷史,陳儀深也對現今的國民黨喊話:「當我們指責蔣介石要負最大責任時,希望國民黨不要再為老蔣辯護。」

===========

 

後來陳儀仍被追究被捕與處死

194886日,陳儀受湯恩伯的推薦,被蔣中正委任為浙江省政府主席。

 

陳儀任浙江省政府主席

194811月,釋放浙江省警保處處長毛森報批處決的100多名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密令湯恩伯赴杭佈防,極力反對,使杭州在解放時免於戰火。

1949年,浙江省政府主席陳儀在中國共產黨人和民革主席李濟深等人幫助下,決心以傅作義為榜樣,為和平作出貢獻。
19491月,規勸老部下京滬杭警備司令湯恩伯起義。湯密告蔣介石,被免浙江省主席職,以“勾結共黨,陰謀叛亂”罪遭逮捕。
============
1949年5月17日——蔣介石偕蔣經國抵達馬公島
1949年5月25日
,蔣介石由馬公島到臺灣高雄,是他抵臨台灣的第一天,這一天起到自年終,除了兩度赴廣州、重慶督戰,時間合計不及兩個月外,其餘近半年時間都在台灣。

1949530日,綁架到臺灣,拒不向蔣介石認錯。
1950618日,被殺害於臺北馬場町。

==========



1950年3月,代總統李宗仁滯留美國,蔣中正宣布在台灣復行視事。此時政府財政匱乏,使用先前搶運到台灣的黃金解危。期間中國大陸東南沿海依舊動盪不安,受到解放軍猛烈攻擊。1950年韓戰爆發後,美國派第七艦隊協防並給予經濟援助,使中華民國轉危為安並且穩定軍事與經濟。但因國軍優先守衛台灣,海南島、萬山群島與舟山群島先後落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之控制。

1949年臺灣
https://zh.wikipedia.org/wiki/1949年臺灣

1949年中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1949年中國

那年老蔣在幹啥? 日記解密1949大撤退 
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6773/38228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玲瑄小姐 Lyns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